新论|李松涛《不朽与人伦:从殷周鬼神观的转变看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》

创建时间:  2024-12-31  莫晓燕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作者:李松涛

期刊: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24年第6期

摘要鬼神观念在商周之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,该转变奠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。殷人认为鬼神是一种有意识且能降祸福的存在,殷商社会中弥散着恐怖、祈福的氛围。经过孔子等儒家思想家的改造,鬼神成为人对生死本质、魂魄关系的一种认识,鬼神观中神秘、功利的成分被剔除殆尽,而人伦情谊则更为根本。周孔之后的鬼神观反映出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,即亲子之间的生死相依、传续不绝形成了中国人不朽观念的重要来源,家内伦理也为社会关系的不断感通、外推提供了根基与源泉。这种社会心态使中国人从根本上与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死者永存于生者心中,历史能够在生者的精神中重现。这也构成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,即本乎心性的情感人伦、显亲扬名的德业精神是解除天年之限的唯一出路。

关键词:不朽;人伦;鬼神;社会心态;

全文链接


上一条:新论|张海东等《以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促进共同富裕——兼谈新的社会阶层与共同富裕》

下一条:新论|张敦福等《农村婚礼仪式品味的变迁与“城里人”想象——以豫东P村为例》


新论|李松涛《不朽与人伦:从殷周鬼神观的转变看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》

创建时间:  2024-12-31  莫晓燕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作者:李松涛

期刊: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24年第6期

摘要鬼神观念在商周之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,该转变奠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。殷人认为鬼神是一种有意识且能降祸福的存在,殷商社会中弥散着恐怖、祈福的氛围。经过孔子等儒家思想家的改造,鬼神成为人对生死本质、魂魄关系的一种认识,鬼神观中神秘、功利的成分被剔除殆尽,而人伦情谊则更为根本。周孔之后的鬼神观反映出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基础,即亲子之间的生死相依、传续不绝形成了中国人不朽观念的重要来源,家内伦理也为社会关系的不断感通、外推提供了根基与源泉。这种社会心态使中国人从根本上与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死者永存于生者心中,历史能够在生者的精神中重现。这也构成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,即本乎心性的情感人伦、显亲扬名的德业精神是解除天年之限的唯一出路。

关键词:不朽;人伦;鬼神;社会心态;

全文链接


上一条:新论|张海东等《以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促进共同富裕——兼谈新的社会阶层与共同富裕》

下一条:新论|张敦福等《农村婚礼仪式品味的变迁与“城里人”想象——以豫东P村为例》